儒帅风范长存客乡穿越110年的时空——1897年4月28日,阴那山麓、梅江河畔,梅县雁洋镇虎形村,诞生了一个平凡的生命。孕千年古刹的阴那山,育客家文明的梅江河,在这一平凡的生命中注入了伟大与不朽——他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以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力挽狂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同志赞誉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虽然,叶剑英同志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他的不朽精神,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崇高风范,他的神奇故事,依然深深地镌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矢志共产宏图业梅州的山水和人文,养育了叶剑英的童年和少年。1916年,他随父远赴南洋。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他先后征讨桂系军阀,抗击陈炯明叛军,护卫孙中山脱险,参与创办黄埔军校,驰骋东征和北伐战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名将,为民族的解放开始了新的征途叶剑英同志,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人惨遭杀害。在这严峻时刻,他毅然通电反蒋,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努力奋斗。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坚定机敏地策应南昌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参加领导广州起义。这两次起义和秋收起义一起,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央苏区,他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参与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指挥,为红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长征途中,他坚决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机智勇敢地同张国焘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作斗争,为党中央和红军胜利北上立了大功。毛泽东同志后来曾多次称赞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红军到达陕北后,他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方针,他协助周恩来同志,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到南京、武汉、长沙和重庆等地参加党的领导工作,坚持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积极扩大党的影响。回到延安军委总部后,他协助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我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他协助周恩来同志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停止内战的协议。随后,他领导中共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军事调处,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停战、发动内战的真实面目。影视视频制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西北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指挥全军作战。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了大量工作。他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夺取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全心全意一为公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华南、中南地区工作期间,胜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生产等各项任务。一九五四年后,他长期担任中央军委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领导和组织全军的教育训练,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呕心沥血,成绩斐然。“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为维护军队和全国的稳定,为抵制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奋不顾身,顽强努力。一九七六年,叶帅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道,根据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在这场斗争中,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叶帅排除阻力,坚决主张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坚决主张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和国家工作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他主持全国人大工作期间,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他在1979年1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告台湾同胞书》,又在1981年9月发表了著名谈话,央视在台广告被台当局撤下 绿营叫喊文化统战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他以身作则地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与合作。叶剑英同志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新的历史功勋梅花端的种梅州 “梅花端的种梅州”,是叶剑英同志的咏梅名句。他的爱梅之心,源于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深深眷恋建国后,他三次回乡,多次接见家乡的干部群众。特别是1980年5月1 3日至17日,作为改革开放的决策者、领导者之一,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看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感欣慰。在梅县东山中学足球场,他用纯正的客家话,亲切问候数万乡亲,并一起观看了15分钟的足球比赛。离场告别乡亲时,她就会呈现出她的奥秘,他深情地说:“以后我还要回来的。”在接见梅县地区干部时,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要向山进军,解决人民温饱和脱贫致富问题;要搞好造林,办小水电;要办好交通,交通是经济的血管,搞好公路,还要修铁路,铁路是经济动脉。他殷切希望,“梅县地区生产一天一天发展,人民生活一天一天改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谆谆教诲,殷殷嘱托,饱含着他爱乡爱民的赤子情怀,极大地鼓舞和激励梅州人民,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开创山区建设的新局面几十年来,我们遵照叶剑英同志的教诲,知耻奋起,一刻也没有忘记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责任,一直在寻求加快山区发展的新路子。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广泛调研论证,确立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今日梅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四年来,尽管多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袭击,经受煤炭行业关闭退出的影响,但经济增速不减,发展势头不衰。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6.18亿元,比2002年增长47.6%,四年年均增长10.2%,创近十年来的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5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四年年均增长25%,实现了高速增长。2004年以来,全市税收总收入连续3年超过财政总支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日梅州,开放格局全面形成。随着汕梅、梅河、天汕三条高速公路和广梅汕、梅坎两条铁路建成通车,梅县机场的完善配套,梅州从昔日的粤东北边远山区,一跃成为“次沿海地带”,成为广东通往内陆省份的重要门户。梅州这个曾经让商贾望而却步的“寒极”,正成为投资置业的一方热土。2003年以来,先后引进企业2600多家,实际投资280多亿元,投资额年均增速超过30%.今日梅州,新型特色工业培育了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以“明珠”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球阀生产基地,以“五叶神”为代表的中式低害卷烟生产基地,以“培英”为代表的全国重要的电声生产基地,以“宝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工艺、纺织、木业、日用陶瓷等传统产业集群发展,影视视频制作宝丽华、塔牌等6家企业成为全省百强民企。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21.1亿元,四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今日梅州,日益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叶帅第二次回乡时对山光林少、水土流失、百姓受穷的叹息,几十年来一直鞭策激励梅州人民,痛下决心,向山进军,绿化种果,根治穷山恶水。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实施梅城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 工程,影视视频制作打造了蕉岭县、梅江区、梅县3个林业生态县,建成了雁鸣湖、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长潭、丰溪、七目嶂、阴那山、铁山林场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何拍出异国风情 旅游摄影技巧有哪些详细介绍,森林覆盖率达72.2%,居全省前列。青山绿水孕育了“金山银山”,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如今,梅州拥有全国“金柚之乡”、“单枞茶之乡”的金字招牌,成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东学梅州”的典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绿色魅力,每年吸引着国内外数百万游客慕名而至,生态旅游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今日梅州,崇文重教传统得到发扬光大。“两园一基地”等重点文教工程全面建成。叶剑英纪念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伟人风采,成为全国100个、全省3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客家公园以客家博物馆和黄遵宪纪念馆为主体,收藏研究客家文史,集中展示客家文化,成为世界客家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中心。东山教育基地的建成,使昔日的污染重灾区成为集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教新城。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从2002年的7万多人,增至200 6年的15万多人,四年间为7.4万多农家子弟提供了上学成才、就业脱贫的机会。2002年到2006年,五年共输送9.7万多大学生,是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1年25年间的总和。文化精品工程成果丰硕。大型山歌剧《山魂》、《等郎妹》和广东汉剧《尘埃落定》、《白门悲柳》等一大批文艺精品获得国家和省的嘉奖,《山魂》作为广东的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长征接力有来人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是歌颂英雄的日子。今天,我们重温叶剑英同志“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的诗篇,缅怀他为党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业绩,就是要继续完成他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站在山区发展的新起点,迈向建设山区的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艰苦奋斗,破难攻坚,围绕“经济发展提质增速,民生问题标本兼治”两大重点,增创文教、生态新优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以山区建设的新成果,伟人故里的新变化,世界客都的新形象,回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告慰叶剑英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