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旅组图 11月9日,原NHK(日本广播协会)导演铃木肇抵达南京,他将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纪录片工作坊”教学。1978年与中国合作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后,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到中国,或采访拍摄,或给中国学生讲学凑巧的是,就在此前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与亚洲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丝路是中国的一条出路,现在的中国仍然在寻找出路。作为“旁观者”的日本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追问与求索,正好给了中国“行路者”一个现实的参照。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邱稚真铃木肇,原日本NHK导演,考古学家,教授。亚洲记录片发展的领军人物。历经南非、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伊拉克等12个国家,拍摄记录片数百部。曾与中国周恩来、邓小平两届领导人有过交流,其后与CCTV合作拍摄《丝绸之路》。曾一度掀起“楼兰热”,让中国“丝绸之路”走向世界2006年至2010年,受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现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之邀,铃木肇来到南广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当年,王纪言是《丝绸之路》摄制组里最年轻的摄影师五年期间,3非农携美联储强势来袭。铃木肇半年在南京,半年在日本,这个淳朴、热心、幽默、知识渊博的“小老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学生们将来到日本去,去他家看他在导演韦大军的记忆里,30年前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大学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是他们在专业课上必看的片子。2003年到2005年,作为总导演的韦大军和同事们也扛着摄像机奔走于丝绸之路上,拍摄《新丝绸之路》。依旧是央视和NHK的合作。他也没有想过“超越”的问题在他看来,《丝绸之路》不需要日后的新版去超越它,它的光辉也不会因为其他版的精彩而暗淡,反之亦然《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经典的问世,少不了NHK导演铃木肇所做的铺垫。如果没有他,中日电视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至少不会来得这么快1972年,中日建交,300多名日本记者来北京参加建交仪式,铃木肇是其中之一。30多分钟的采访结束后,周恩来宴请大家,席间一个一个敬酒,作为当时参加宴会的最年轻的记者,32岁的铃木肇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周恩来亲切地嘱咐他:你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你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回国后,铃木肇时常回想起这件事,思考着从何处入手才能完成周恩来先生交代的任务。他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他想到了“丝绸之路”。“中国最国际化的朝代是汉代和唐代,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了起来,影视视频制作可以说是国家的动脉。”铃木肇说打定主意后,铃木肇起草了关于拍摄丝绸之路的计划书。他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通过中日友好人士以及一些媒体同行将自己的计划提交给中国领导人,但都石沉大海,杳无回音1979年4月中旬,NHK派员访华,签订了合拍《丝路》的议定书,确定除在中国境内拍摄之外,还要到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日本拍片1979年5月,日方摄制组的铃木肇等一行6人先后抵京,然后去西安、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喀什、和田等地打前站从8月8日起到10月21日,《丝绸之路》中日联合摄制组21人,中方11人、日方10人,兵分三路在西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万科作品宣传片-企业宣传片万科作品宣传片-企业宣传片制作,敦煌、新疆等地开始拍片八十年代正值中日关系的蜜月期。NHK出资金、设备和主创人员,影视视频制作央视担当辅助角色,一行人是第一支走进丝路沿线茫茫大漠的摄制组,所到之处,享受开通铁路专线,乃至军车保驾的待遇当时,所有随行车辆的车头上都画着这样的标志:两条挽在一起的手臂,左侧手臂下画着中国地图,右侧手臂下画着日本地图。丝路就在眼前,就在脚下,铃木肇当时就想,布鲁克林警察影评!“如果能拍完,死了也愿意。” 丝路起于西安。但在西安城墙的拍摄角度上,中日双方的工作人员首先就有了分歧“NHK想要拍摄城墙上带裂缝的部分,以此展现沧桑感,CCTV不想拍,觉得那很破败。后来折中了双方的意见,拍摄了城墙修补好的部分。” NHK努力地想拍骆驼,因为这对岛国人来说太有新鲜感了,CCTV却觉得那没啥意思,追着去拍拖拉机、汽车,“这些能够体现中国现代化的改革成果的东西”三个月之后,双方总算磨合得很好了。最让铃木肇感动的是沿途热心的中国百姓。有一次,他们把摄像机镜头盖忘在了招待所,第二天招待所的司机特地驱车三四百公里给他们送过来丝路沿途的见闻让他震撼。第一次叩开沉睡数千年的千佛洞大门,第一次看到最完整的龟兹乐舞壁画资料,第一次吃着甘甜的葡萄干和哈密瓜……铃木肇感到自己很幸运敦煌石窟残留着壁画被剥揭后的伤疤,“看到那些切割的刀痕感到了像切割自己的皮肤一样的痛。”铃木肇说,“这么重要的文化遗产被盗走了,被英、美、德那些探险队偷走了,也包括日本的探险队。这真是很遗憾的事。” 南疆铁路一期工程,起点吐鲁番,终点库尔勒。途中要穿过天山豁口的4处大风区(每年4月间这里的大风可达12级,1977年5月大风在这里掀翻了九节空车厢),影视视频制作翻过海拔近4000米的天山奎先大坂,36次从桥梁上跨过沟壑,29次钻进隧道在天山的肚子里打转转。南疆铁路弯道多堪称世界之首,弯道半径最小不到25米。有的山洞入口与出口落差达到70米。坐在第一趟列车上,其苦、其险,可以想见。如何拍摄出绚烂的极光盛景。于是,《丝绸之路》有一集专门讲了南疆铁路到达南疆铁路当时的终点库尔勒市之后,摄制组继续西行,前往古龟兹国所在地库车做前期采访,领略了古代被称作西域的南疆风情维吾尔族的乐舞聚会,喧闹的“巴扎”(集市),来往穿梭的“库车巴士”(毛驴拖拉的大车),美女脸上的“一字眉”,还有骑着毛驴、弹着坦波尔的“吟唱诗人”……一派古龟兹乐舞的遗风俯拾即是,让铃木肇等兴奋不已用当年《话说长江》的总撰稿人陈汉元的话讲,“《丝绸之路》的制作非常成功,质量非常高,完全是当代世界一流水准,为什么它的影响不如《话说长江》,《话说长江》大家都知道,没看过的人也知道,原因是《丝绸之路》播放时中国人拥有的电视机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