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尽管央视的《动物世界》栏目已陪伴人们走过了近30年,赵忠祥的语音魅力经久不衰,他有如弹钢琴一样动听悦耳的解说,伴随着影像画面里所展现出野生世界的妙趣横生、凶险与刺激,令观众享受之极。可人们似乎都不曾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不论是《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或者是地方电视台所播出的各种野生动物题材节目,其影片素材本身皆非出自我们中国人之手,它们全都来自于西方国家。这些人大都是来自于英美、欧洲或其它国家的白人,他们既拥有专业的技能素养,又具备强健的体魄、冒险与行动能力,以及某种程度的野外探险与生存能力。南非的白人集团早年都来自英国与荷兰,其国内政治、经济形态也都取决于白人阶层,企业宣传片制作从本质上看,南非实属一个西方国家。肯尼亚过去曾为英国殖民地,至今仍与英美保持密切的关系,来自西方的野外摄影团队都把这里视为他们的基地或大本营,首都内罗毕机场是非洲最大的航空港之一,西方的旅游者大多是通过这里而进入中部非洲的既然一个民族能把卫星、火箭与飞船送上天,为什么就拍不出几部高水准的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呢?显然那不能称其为理由。野外摄影所需要的器材与装备,虽说也算得上是高科技设备,可那些东西不属于敏感技术,一般都不在西方国家对外禁售产品之列。一架有防水功能的长焦距摄影机;一种超微小的摄像头装置,可用来放进田鼠洞或者蚂蚁窝;一台可遥控的微型车模,上面装有微小的摄像头,伪装之后可用它来靠近狮子;一架装有摄像头的可遥控直升机模型,可用它来进行非常自由而灵活的航拍。这些东西也许十分昂贵,可要论技术含量而言,它们也太小儿科了!在国内市场上应有尽有,即便一时找不到成品设备,也可以凑足零件把它们组装或改装起来或许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很娇嫩的民族,只习惯于坐办公室里操作PC,开个发票签个字什么的,是当代中国演员图鉴沉湎于轻松舒适的状态由来已久,吃不得那野生丛林里蚊虫叮咬、风餐露宿的苦。我们是一种室内动物,只喜欢在屋里头呆着,不喜欢从事户外活动,即便是到了户外,走进工业光魔 走进工业光魔,也总是与人群呆在一起。有几个同胞会愿意孤伶伶的几个人一起跑到野外丛林去从事探险和摄影呢!那多孤单呀!那多危险呀!碰上野兽跟毒蛇可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2009年2月18日或许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很娇嫩的民族,只习惯于坐办公室里操作PC,开个发票签个字什么的,沉湎于轻松舒适的状态由来已久,吃不得那野生丛林里蚊虫叮咬、风餐露宿的苦。我们是一种室内动物,只喜欢在屋里头呆着,不喜欢从事户外活动,即便是到了户外,也总是与人群呆在一起。有几个同胞会愿意孤伶伶的几个人一起跑到野外丛林去从事探险和摄影呢!那多孤单呀!那多危险呀!碰上野兽跟毒蛇可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谁能否认说这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呢? ———————————————————————— 你才是室内动物,你们全家是室内动物都知道是私人机构在做,没钱没闲心哪个投资你去蹲山林十几年啊,就算拍了也要有市场卖啊中国从不缺少能干、肯干的纪录片人,他们的热忱和付出也不是你两片嘴皮一碰就抹杀得了的。到底缺什么?无非5个字:没钱,没时间上面克扣制作经费不给,主题投资依然大有可为你怎么拍?你一年的制作经费比不上别人一集的,你拿什么拍?本来应该拨到你项目上的钱,结果不是给了外包的公司,就是放在应景应制的大项目上,比如改革开放XX周年,剩下多少资金可以给你拍?需要跟拍三年、五年才能出成效的片子,领导不批选题,你拍什么?每年出片的工作量压在那里,你能拍什么?野生动物类本来就是拍摄周期超长、投入超大的项目,连拍人物都要先跟对方熟悉、建立感情,不收敛不收手早晚会被揪出来!才能慢慢深入到对方的生活;动物又不听你的调度和引导,拍个几年拍出来,反响好倒算了,如果没得奖,领导还不觉得钱都打水漂了?你倒想想办法一开始让领导批你的选题啊?如果你没有自掏腰包跟拍摄对象吃住在一起;如果你没有顶着烈日扛着机器跟随拍摄对象走过好几个省(对,用走);没有在零下十度、别人缩进开足暖气的车里时自己踩着齐膝积雪爬上高地选择最佳拍摄角度;没有跟摄制组一起钻进老虎的笼子里,跟猛兽面对面,出来的时候两脚发软,没在近距离拍到饲养员被咬伤…… 那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做纪录片的人娇声惯养?就在你自以为讽刺辛辣地打出一大段帖子的时候,他们还在查资料,跑采访,在拍自己未必中意、未必真正想拍却不得不拍的题材,在做你未必有毅力、有眼光做的事情体制的限制,资金和现实的限制,最终最无奈的是他们自己,不是你这种只会不咸不淡妄加揣测的人中国做纪录片的人里当然有败类,我不敢保证你说的那种人不存在。但从比例来看,并不比其他任何一个行当更高。至少我所认识的纪录片人都真正值得尊敬,LZ你还不配来评价他们。影视视频制作你不配。看了NG,BBC拍的那些纪录片,你有时真会产生自卑感,企业宣传片制作我们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我们真的很笨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比干什么?真的关心中国的纪录片事业就不会说这种贻笑大方的话。中国的电影走大片路线,不等于中国的纪录片待遇普遍就上去了有些题材和NG、BBC比确实自卑,但你以为国内拍纪录片的预算能有它的十分之一?团队力量投入、拍摄周期能有它的三分之一?而且你还别说,每年Discovery国际版从中国真的买了不少片子,只不过别人当素材买去,重新剪辑一下改头换面就不挂你的名而已。